
一.团队简介
本团队主要针对湖南省典型丘岗区、快速城市化区域、平原湖区的乡村聚落、乡村功能、乡村贫困、城乡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土地信息系统等开展研究工作。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厅研究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项目21项;横向课题30余项,经费10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土地功能分类与评价、土地功能构成要素的空间特征尺度;(2)乡村聚落的时空演变、驱动机制、优化调控;(3)乡村贫困的地域分异、类型划分、形成机理与调控路径;(4)土地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承担的科研项目
1. 2019年,湖南省乡村贫困的多尺度空间格局、机理及响应路径——以武陵山和罗霄山片区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2015年,城乡统筹导向的乡村功能提升机理及其调控路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2012年,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的机理与调控研究——以 长株潭地区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2011年,土地利用功能的系统分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2019年,传统农区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变的机制及调控路径研究——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6.2018年,传统农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化及模式选择——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社科基金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
7.2016年,基于空间视角的乡村功能演变机制及优化模式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
8.2015年,农村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耦合的过程、格局及发展趋势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湖南省社科基金委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9.2018年,基于OBE和社会需求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
10.2014年,湖南省村庄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湖南省国土厅标准化项目。
11. 2019年,湖南省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湖南省农业厅项目。
12. 2019年,湖南省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休耕耕地质量监测盲样考核和质量监控,湖南省农业厅项目。
13. 2019年,特征尺度下湖南省耕地生产功能格局模拟及布局优化,湖南省教育厅项目。
四.代表性论文
[1]TAN Xuelan, OUYANG Qiaoling, AN Yue, MI Shengyuan, JIANG Lingxiao, ZHOU Guo hua. Evolution and driving forces of rural functions in urban agglomer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Chang-Zhu-Tan regio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9, 29(8): 1381-1395.
[2]谭雪兰,米胜渊,谭杰扬,蒋凌霄,安悦,王振凯.近30年来洞庭湖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自然资源学报,2020,录用待刊.
[3]蒋凌霄,安悦,谭雪兰,米胜渊,熊亚东,谭杰扬.近30年来长株潭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变及优化对策,经济地理,2020,40(1):173-180.
[4]谭雪兰,安悦,王振凯,蒋凌霄,陈晓红.湖南省乡村贫困的影响因素及调控路径研究.地理研究,2019,38(11):2804-2815.
[5]谭雪兰,蒋凌霄,米胜渊,欧阳巧玲,王振凯,安悦.湖南省县域乡村反贫困绩效评价与空间分异特征.地理科学,2019,39(6):938-946.
[6]谭雪兰,安悦,苏洋,周国华,贺艳华.长株潭地区农业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地理科学,2018,38(5):708-716.
[7]谭雪兰,安悦,蒋凌霄,谭洁,周国华.江南丘陵地区乡村聚落地域分异特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地理科学,2018,38(10):1707-1714.
[8]谭雪兰,安悦,蒋凌霄,米胜渊,谭洁,周国华.长株潭地区乡村多功能类型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经济地理,2018,38(10):80-88.
[9]安悦,周国华,贺艳华,毛克彪,谭雪兰(通讯作者).基于“三生”视角的乡村功能分区及调控——以长株潭地区为例.地理研究,2018,37(4):695-703.
[10]谭雪兰,欧阳巧玲,江喆,刘卓,谭洁,周国华.基于RS/GIS的长沙市城市空间扩展及影响因素.经济地理,2017,37(3):81-85.
[11]谭雪兰,于思远,欧阳巧玲,毛克彪,贺艳华,周国华.快速城市化区域农村空心化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地理研究,2017,36(4):684-694.
[12]谭雪兰,于思远,陈婉铃,欧阳巧玲,贺艳华,周国华.长株潭地区乡村功能评价及地域分异特征研究.地理科学,2017,37(8):1203-1210.
[13]谭雪兰,欧阳巧玲,于思远,安悦,周国华.基于CiteSpace中国乡村功能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经济地理,2017,37(10):181-187.
[14]谭雪兰,张炎思,谭洁,任辉,朱永霞,欧聪,周国华.江南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为例.人文地理,2016,31(1):89-93,139.
[15]谭雪兰,刘卓,贺艳华,谭洁,张炎思,周国华.江南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地域分异特征及类型划分——以长沙市为例.地理研究,2015,34(11):2144-2154.
[16]谭雪兰,周国华,朱苏晖,欧聪.长沙市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及地域分异特征研究.地理科学,2015,35(2):204-210.
[17]寇婉君, 段建南*, 贾金田, 杨威, 周毅琦. 农户家庭特征与农村主要闲置地相关性研究,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26): 159-164.
[18] Wei Yang, Jiannan Duan, Wenmin Hu and Jing Zhang. New Riesz representations of linear maps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Boundary Value Problems,2017,165: 1-9.
[19] 赵丹丹,胡碧霞,魏晓,段建南*.湖南省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效率及驱动因素. 经济地理,2017,37(6):164-170.
[20] Yang Wei, Duan Jian-nan, Liu Luo, Liu Yi, Hu Wenmin, Wang Haiyan.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ecological function chang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Journal of Residu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13(6): 227.1-227.6.
[21] Wei Yang, Jiannan Duan*, Yi Liu, Xiao He, Haiyan Wang, Yanni Liu.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Improved Fuzzy Clustering Algorithm. J. Comput. Theor. Nanosci.,2016, (13): 4362-4367.
[22] 朱红梅,余意,谭雪兰. 家庭经营型种粮适度规模的确定——以株洲市辖区为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7):46-50.
[23]朱红梅,王小伟,谭洁. 长沙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经济地理,2008,28(3):
442-444.
[24]朱红梅,周子英,黄纯,等.BP人工神经网络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以长沙市为例.经济地理,2009,29(5):836-839.
[25]朱红梅,谭雪兰,周杨慧,等.试论长沙市地下商业街的合理开发利用. 资源开发
与市场,2009,25(5):453-456.
[26]陈伊翔,朱红梅*,谭雪兰.长沙市县域城乡统筹绩效评价及类型划分——基于
RAGA-PPC模型和ESDA方法.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7).
[27]陈伊翔,朱红梅*,陈飞,等.长江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关系与区域差异.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36(5):93-96.
[28]任辉,吴群,朱新华. 基于地物驱动要素的住宅地价空间模拟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土壤,2014,46(2):373-378.
[29]任辉,吴群.城市住宅地价空间分异及其驱动要素研究.求索,2013(4):221-224.
[30] Yang,Jun;Hao,Jinmin;Li,Xinbo;Zhang,Fugang;Hou,Manp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analysis of irrigation management level of county level administrative region in China’s Huang-Huai-Hai Plain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v 22,n9,September,2006,P1-5.
[31] Yang Jun, Chen Weiwei, Lin Yu, Hao Jinmin, Duan Jiannan, Liu Wenjie.Grey Relevant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n 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of China.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ngent Comput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Volume Ⅱ).Shenzhen,China/28-29 March 2011.Pages:97-100.
[32]杨君,郝晋珉,李新波,等. 黄淮海平原县域灌区灌溉质量时空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6,22(9):1~5.
[33]杨君,郝晋珉,李香云,等. 西北干旱区农业资源利用正效应因子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2):148~151.
[34]杨君,关欣,李香云,等. 近10年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人口因素关系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2):114~117.
[35]何飞飞,曾建兵,吴爱平,李巧云,杨君.改良剂修复利用镉污染菜地土壤的田间效应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1):247-251.
[36]何飞飞,曾建兵,赵中涛,杨君.洞庭湖区典型蔬菜土壤镉、铜、锌、铅含量状况及评价.水土保持通报,2012,32(06):235-239.
五.著作与教材
1. 2013年,农业资源及可持续利用,中国农业出版社。
2. 2017年,土地整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3.2012年,土地整理课程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
4.2018年,土地功能及土地分类论坛:专家观点,中国农业出版社。
5.2018年,中国自然资源通典·湖南卷,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6.2015年,土地管理学总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7. 2012年,基于“两型社会”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中国农业出版社。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