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欢迎莅临

周卫军

时间: 2020/07/24   作者:   点击:

说明: F:\研究项目\个人资料\个人资料\周卫军证件扫描文档\周卫军证件\周卫军半身照2.JPG

 

姓名:周卫军

职称:教授

电话:13973140403

E-mail:  wjzh0108@163.com

 

个人简介

周卫军:男,19661月生,教授,博士,博士导师,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博士学位点领衔导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柑橘)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湖南省测土配方施肥与耕地质量评价技术专家。主要从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转化及其过程模拟、资源环境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加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与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973863项目等研究课题2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在《Pedosphere》、《中国农业科学》、《生态学报》、《环境科学》等杂志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

                                        

工作经历

2006.10~今,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教授,博士导师;

2003.72006.9,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副教授,硕士导师;

2001.102003.6,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4.102001.9,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9.71994.9,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教育经历

学习简历:

1999.92003.1,华中农业大学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土壤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

1985.91989.7,华中农业大学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农业资源利用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国外访问和学习经历:

1997.71997.8,澳大利亚DE电子有限公司,参加DATATAKER学习和培训;

2000.82001.1,英国女皇大学(BELFAS)农业环境与化学系,访问学者。                                          

 

学术兼职

湖南省土壤肥料学会理事

湖南省自然资源学会理事

 

教学情况

承担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必修课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种植类专业|“土壤肥料学”2门主干课程教学;

主讲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下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资源环境与过程模拟、二级学硕士学位点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利用”2门课程。

 

科学研究

[1]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柑橘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部行业体系重大项目,20172020,主持。

[2]      湖南省西南区耕地质量评价,湖南省农业农村厅,20172020,主持。

[3]      茶树根际土壤铝、磷形态特征及其相互作用机理(41071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2013,主持。

[4]      古水稻土土壤有机质与铁作用的过程与机制(413712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2017,主持。

[5]      耒水流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水土流失定量监测模型研究,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8.01~2010.12,主持。

[6]      湖南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湖南省农业区划办重点项目,20142015,主持。

[7]      湖南湘西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综合开发模式研究,农业部农业区划办重点项目,2016-2017,主持。

[8]      湖南省红壤丘陵区油茶林土壤质量与平衡施肥技术及示范研究,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2009-2011, 主持。

[9]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技术示范推广,湖南省农业开发办农业推广项目,2014-2015,主持。

[10] 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土壤质量演变及调控技术研究, 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2007-2010,主持。

[11] 土壤茶园系统锌的循环转化及其对碳氮代谢的影响(04YJ10),湖南农业大学人才基金项目,20042007,主持。

[12] 耕地重金属污染分区分类划分标准湖南省耕地重金属污染分区分类划分技术标准,湖南省农业农村厅,2018-2019,主持。

[13] 长株潭重金属污染耕地2018年安全利用区修复治理效果跟踪评价,湖南省农业农村厅,2018-2019,主持。

[14] 湘中南低山丘陵区红壤退化防治与生态农业技术集成和示范(2009BAD C6B005),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9-2012,参与。

[15] 我国南方菜地污染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之专题3:南方菜地氮磷减量化与污染阻断技术集成与示范,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2006-2010,参与。

[16] 退化红壤旱地地力重建与定向调控技术研究, 科技部863项目, 2006-2009,参与。

[17] 亚热带丘岗区农业生态系统优化模式和高产优质粮食基地建设与监测(KZ951-A1 -326),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研究项目,1996--2000,参与。

[18] 实验模拟模型法研究施肥制度改革在近代中国粮食生产发展中的贡献(KZ952-I -214),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研究项目,1996--2000,参与。

[19] 南方中低产田土壤有机质预测模型的研究(49871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998-2001,参与。

[20] 南方红壤丘陵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机理和可持续性研究(KZCX2-40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20012003,参与。

[21] 典型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模拟(4023505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32006,参与。

[22] 农田生态系统健康与突变机制研究(2001BA507A17),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12005,参与。

[23] 湖南省洞庭湖区无公害茶叶基地生态地球化学评价(1212010310304)20052006,参与。

 

获奖及专利

[1]       15N 绿肥稻草氮碳磷钾在土壤-作物-家畜系统的转化循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7年,排名第4

[2]      农业生产措施对土壤微生态系统的影响,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14年,排名第5

[3]      幼龄林果园地红壤退化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排名第6

[4]      湖南耕地土壤固定态铵的研究,湖南农业大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排名第7

 

主要论文

[1]      Liu Pei, Zhou Weijun, Tan Jie, Cui Haojie, Cao Sheng.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ic substances in buried ancient paddy soils as revealed by C-13 NMR spectroscopy.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2019, 41(6): 2459-2472.

[2]      Hu Wenmin, Zhou Weijun. Podophyllotoxin-Ketoconazole Interaction Prediction by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Latin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y, 2014, 33(10): 1-3

[3]      Zhou W J, Zhang Y Z, Wang K R, Li Hesong, Hao Y J and Liu X. Plant phosphorus uptake in a soybean-citrus intercropping systems in then red soil hilly region of South China. Pedosphere, 2009, 19(2): 244-250.

[4]      Zhou W J, Wang K R, Zhang Y Z, Yin L C, Phosphorus transferring and distributing in soybean and citrus intercropping systems. Pedosphere, 2006, 16(4): 435-443.

[5]      Wu C, Wei X Q, Liu P, Tan J, Liao C L, Wang H Z, Yin L C, Zhou W J, Cui H J.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Al species on Cd(II) capture by iron muscovite nanoparticles. Chemosphere, 1999, 226(1): 207-9014.

[6]      刘 沛,周卫军,李 娟,郭子川,谭 洁,樊腾芳,陈 恋,曹 胜. 澧阳平原古水稻土有机质红外光谱特征. 土壤学报,201753(4): 901-908.

[7]      曹 胜,欧阳梦云,周卫军,崔浩杰,等. 湖南温州蜜柑果实矿质养分与土壤养分、pH的多元分析与模拟. 果树学报 201936 (8): 1029-1039.

[8]      杨威,周卫军,包春红,苗霄霖,胡文敏. 茶树根际土壤磷的解吸特性. 应用生态学报,201324(7) : 1843-1848.

[9]      杨君,周卫军,杨威,苗霄霖,刘长红. 茶树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磷形态变化特征.水土保持通报,201333(4): 216-220.

[10] 王彬武,周卫军,马 苏,刘少坤,王金国,于良艺. 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的空间预测方法研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27(5): 91-95.

[11] 朱咏莉,吴金水,周卫军,童成立,等. 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排放及影响因素 (EI). 中国环境科学学报,200525(2): 151~154.

[12] 谭周进周卫军张杨珠曾希柏肖嫩群刘强. 不同施肥制度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3): 430-435.

[13] 李轩宇,周卫军,黄利红,郝金菊,邹容. 基于RS的土地动态监测方法和应用. 经济地理200828(4): 671-673.

[14] 郭海彦周卫军张杨珠黄运湘周清颜雄张建新陈强春毛昌明. 长沙百里茶廊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环境质量特征. 环境科学. 200829(8): 2320-2326.

[15] 周卫军,朱良枝,郝金菊,于乾文,郭海彦. 红壤丘陵区晚稻生长期间CO2的排放与规定规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23(1): 7-11.

[16] 周卫军,王凯荣,刘鑫. 有机物循环对红壤稻田N矿化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200423(1): 39~43.

[17] 周卫军,王凯荣,李合松. 大豆柑桔间作系统中磷的分配和迁移规律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2): 215~220.

[18] 周卫军,王凯荣,刘鑫. 红壤稻田系统有机物料循环的磷素营养效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5): 602-608.

[19] 周卫军,王凯荣,李合松. 大豆-柑桔间作系统中作物对磷的吸收利用特性. 生态学报,200323(12) : 2565~2572.

[20] 周卫军,王克林,王凯荣,谢小立. 长江流域稻田生态系统水分和养分转换过程. 地理学报,200459(1): 15~19.

 

著作教材

[1]      中国自然资源通典:湖南卷. 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8,副主编.

[2]      农业资源及可持续利用. 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农业推广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副主编.

[3]      土壤科学与湖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副主编.

[4]      土壤肥料学 (第二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副主编.

[5]      农业自然资源概论.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参编。

 

研究生培养情况

2004年遴选为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的“土壤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起担任“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点领衔导师;2010年遴选为“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2016年担任“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领衔导师。

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8名,博士研究生8名。

点击下载文件:

上一篇: 宋海星

下一篇: 彭建伟

Baidu
sogou